因為我女兒因為工作在紐約所以搬到一河之隔的北紐,以前我們到紐約就是當天往返,在時間上也常很趕,尤其聽完音樂後通常都是十點,開回到家都是半夜以後。現在因為她在那裡有落腳之處,所以一個月裡我去住了三個周末。
上星期週末去看了音樂劇 If/Then。這齣蠻新的音樂劇,主角是唱Frozen Elsa那個歌手Idina Menzel。戲裡面有四個同志,兩男兩女,其中一個是雙性戀,然後兩個straight。(不知道怎麼翻,翻成正常戀者,那其它就是不正常,那我就會被罵死。)
關係甚是複雜但是故事就是像我們自己一樣的小小人生。如果當初沒那樣的話,現在會是更好或更壞?會是快樂些?少後悔些?但是選擇就是選擇,選了就不需要後悔,因為不選可能更糟糕也不一定。機會到了,選擇時刻就是listen to your heart然後勾選了,就走吧!!
我一向是非常有組織的人。旅行時很少忘了帶必備品,學生比賽時非得把須知打成一張表格給家長,不會忘了餵貓和給水。。。以前在臺灣時,教會牧師曾經說他很信任我,因為我不會砸場。現在教會牧師也是如此說,把事情交給我,她十足的放心。但是我要自己慢慢的把這個好習慣但也是壞習慣稍稍放鬆掉一些些。
我大半輩子都是要求完美的音樂,也影響到自己的生活裡處處要求盡善盡美。但是我覺悟了,發現這樣的生活不但給家人造成難相處,也讓我自己背著好沈重的計劃這,計劃那,注意這,注意那,帶著,帶那。。。的擔子。
我覺得很多改變都是需要自然,無法強行要求自己去改變。強行改變通常是因為感情生變,工作改變,經濟改變,這種無法不變的改變通常是痛苦的,需要一大段適應期,或者說絕望期後才能讓自己在另外一個空間裡找到出口。我很高興我的改變方式是我可以歡喜接受的。
下個月二月18日是我來美國十年紀念日。十年好長的日子,但是今天往回看卻發現“好快”。所以下一個十年也是很快就“咻”過去了,但是我沒有太多個“十年”可以咻,搞不好咻不過下一個十年哩,所以我必需改變我的生活重心。
最近託一個住日本的好朋友幫我買了一串珍珠項鍊和一對珍珠耳環準備送我外來的媳婦。我告訴她可以選擇台灣傳統的金鍊和金手鐲,或可以選擇珍珠項鍊。哈。我告訴她我當年結婚時的所有項鍊戒指手鐲全部在一年裡典當完畢轉換現金,實在無法忍受黃金的東西。
我年輕時兩邊都有兩個耳洞,戴手環,帶腳環,戴戒指。現在只有出門時避免無謂的騷擾需要戴上婚戒外,全部空空。不過因為兒子婚禮我買了一個亮眼的項鍊和手環。婚禮那天是新娘的日子,所以避免與他相同戴珍珠項鍊。我買了美國老婆婆那種亮晶晶很大一串的假珠寶,新娘是高貴典雅,婆婆是貴氣。哈哈。其時還很久說,但是呢,看到就買下來到時後就不用手忙腳亂缺這缺那,就說老毛病不是一天就可以改掉的。
今天一個超愛講話的小一男生在上完課後問我“is music that all you know?"
其實我很喜歡教男生,他們比較有不同的反應,問的問題經常跟音樂無關的。哈。
我說“我音樂很厲害,但是我也學習其他東西的”。
他問我學什麼?
我說我在學日文和攝影。
他問我“那你會不會講所有的日文?”
我說“你可以問我,我知道的就可以回答你”
他問我“怎麼說足球,電玩,(game) 冰淇淋,電視”。
哈!他問的都是日文外來語,只要把英文發的很奇怪就是日文了。
所以我教他狗和貓的日文。
這個臭小子還曾糾正我的英文發音。他還說我第一次說的跟第二次不一樣,然後第二次的不正確。
他媽媽跟我說 " he has trouble listening"。我跟他媽媽說如果他們一直覺得他無法專心聽,他就會變成如此。他媽媽說因為我比較有方法。我說他太聰明了,聰明的孩子想發表比想聽還多,他們準備問的比準備要聽的還多,所以這樣的孩子在上課會漏掉一些他們還不懂的學習,就會被老師認為has trouble learning.
我跟她說在我教書三十五年裡,真正叫做有學習障礙的小孩只有single digit。
不過我兒子小時候也是如此,超愛發問。很多人都說他超聰明,但是我跟他說他必須要聽完所有的講課,在他的豬腦裡過濾一次,有時候他想問的問題其實老師都會講過都解答了。如此後再問問題就是被老師說“不專心聽講了”。我以前在上大堂課時,我還沒把段落講完,誰插嘴發問打斷我一定會被我罵死。講完了,不懂我可以再講一次。
我的網誌真的不知道如何定題目,因為真的亂講一通,完全沒有中心。你就亂看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