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回台灣只跟少數幾個朋友聯絡,其中一個就是我很久很久的一個舊學生,她也是40歲的人了。在約30歲時離婚就一直獨身到現在。在談話當中我倒是很鼓勵她再找一個伴,等孩子長大離家後她會很寂寞而孩子也會老是掛念著她,更慘的是搞不好哪一天娶媳婦了,她還真會半夜去給人家蓋被子。說了讓她笑到不行,不過她答應我會好好考慮。
離婚的婦女通常都會心死,然後把所有心力都放在撫養孩子長大這件事上。我曾經也是如此,就是完全沒有明天的感覺,一天過過一天。我並不是沒生活,我教學生,我去潛水,我有社交,我有運動,我認真吃喝玩樂帶著孩子玩遍天下,但是我沒有一個遠程目標和盼望。我沒有把自己設定成"不再婚",但是也覺得這一輩子大概就是如此這般過了。
相反的阿福對婚姻愛情永不失望,即使經過兩次婚姻都還澆不息他的熱情。我們常常會發抖的談起交往三個月就豁出去的決定結婚這件事,如果不是我天生愛賭和他天生衝動,我想沒人敢如此做的。但是愛賭的人並不會就是一骨祿的把籌碼丟出去的,也要看看情勢的。
最近一個朋友墜入情網,我跟她說要去跟他住一陣子再來決定要不要發展更近一步的關係。生活在一起是最容易露出本性來的。你如果不能忍受打呼,那就別期望婚後他會停止打呼。你不能忍受人家不鋪床,那婚後鋪床的一定都是你。你不能忍受人家不洗澡就上床,那婚後你也只好不洗澡上床以示公平競爭。。。。等等。
我因為人在太平洋彼端根本無法和阿福生活一陣子再做決定,所以婚前幾次相聚都是很愉快的互相掩飾缺點,所以婚後幾個月大家都很能裸裎相見後,龜腳也都一一"蛇"出來。為時已晚只好接受。對,別想要改變對方,只有接受對方的所有一切。
生活上的小細節譬如會在被窩裡放屁,那都還可以屏住呼吸十秒鐘的接受。但是一些個性上的缺陷就要很小心的了。有人天生到哪靠腰到哪,有人是小氣巴拉,有人是天生大家都對不起他,有人是把父母親當皇上,太太是娶來當女俾,然後自己說"我也沒辦法阿",你就忍一下吧,他們是我的家人阿"。(我女兒如果嫁到如此人家,我半夜也會把她給救出來自己養他)。只要生活在一起一陣子彼此能不能合得來就會知曉,不過這種事也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人家待你薄你也可以接受,那就也可以生活沒關係。最怕的是對生活的不同要求,一個要過山上生活,一個要過捕魚生活,根本到最後就是各過各的,那這個婚姻是不是一點意思都沒呢?
我有一個朋友酷愛爬山,露營和騎單車,我每次都開玩笑說 "這種事別找我阿"。如果阿福是那種假日要去野外露營族,我大概會發瘋。我看過人家在網誌上描述露營的趣味,道具還真不少,活生生把家裡的廚房和臥室都搬到野外去了。但是這真的吸引不了我,我沒好好洗澡,好好坐下來吃飯,好好躺下來舒服的床睡覺,我大概會臭臉一天。
如果阿福是那種出外渡假還要做功課,看導讀,做筆記,畫地圖的人,我想我們也不會生活在一起。我們都不是博物館的人,這也沒啥好羞恥的。到紐約好幾次了,大都會意思意思進去過一次,現代美術館進去過一次不知道在看蝦密,歷史自然博物館倒是不錯,但是大廳那隻恐龍比較吸引我。所以我會去逛第五大道而捨棄大都會博物館,會去大都會歌劇院而捨棄博物館,會去聽音樂劇而捨棄博物館。但是如果你的先生是博物館人而且還硬要你相陪,那就很麻煩的了。
生活沒交集,那就各自找自己的趣味吧,那是最最下下策的。兩個人要一起生活如果沒有一個,兩個或三個的共同興趣和嗜好,關係容易走淡和走遠的。
一個朋友婚姻瀕近結束,我想下一個感情她會比較有概念去經營。對,我用經營兩字。 經營就是我們會想辦法去解決難題,然後繼續下去,而且最好是轉虧為盈。兩個人從不同的原生家庭而結合,都帶著原生家庭的價值觀,模式,連吃飯的口味都不一樣,如果沒經過磨磨合合就有可能各起爐灶,你吃麻油雞而我吃花生果醬三明治。
我常教我女兒自己要能審視自己,不一定要把自己家的傳統發揚光大,覺得"我媽養我這麼大一切都是對的,那就是我,不然你要怎樣?"如果嫁過去的人家有很好的一面就要很樂意的去變通,那也是經營的一種。
有人很欽佩我的勇氣去當人家的後母,沒的事。當初我知道阿福有兩個年僅四歲的雙胞胎即使不跟他住,我也是不把他列入考慮的名單裡的。但是呢,既然踏入了也只能接受後母這個事實,名稱和成名後的責任。你如果即將要變成人家的後母,勸你再三考慮你是否能擔如此大任? 妳的先生還有一個頭銜叫做父親,你怎樣都無法去剔除的,除非他自己放棄不當。所以有人跟繼子女爭寵,爭誰重要,爭掉入水裡要先救誰那實在是極愚蠢的事。
當後母的事可輕可重,端看那個爸爸拿捏。阿福的覺得我是要跟他過一輩子的人,所以比重上我比較重。這點我很感激他,如果今天我是被娶來侍候家中大小的,那我一定會很不平衡。同樣的,我也讓阿福感覺到縱使我很愛我兩個孩子,但是我還是以阿福為重。這樣的感覺很難描述但是很容易感覺出來,你如果放真心的話。我們都需要人家重視我們的存在,所以你如此做,對方也會跟著做,彼此間的聯繫就更加深。
所以你要選擇一個有孩子的離婚男人,看他對孩子的互動就可以知道以後你自己的位置在哪裡,如果你可以接受,那以後後母的路也不會太難走。反之,最好就趕快抽離。
華人家庭免不了有公婆姻親的加入,好的話是多個疼妳的長輩,不好的話就是來個包夾妳的或進而破壞關係的殺手。阿福的媽媽跟我們保持很大的距離,反正三不五時打個電話,一兩年見面一次也就好了。她也不會介入我們的關係,也不會建議我們怎樣做。有一次她來小住,我好意把前座讓給她坐(因為是van所以前座比較好上下車)。坐沒幾次,阿福就叫我做前頭,婆婆也沒說啥就兩人交換位置。
有一次我跟阿福吵架,我ㄧ氣之下打電話給我婆婆報告,她聽完以後就說"我想你們應該去找婚姻諮詢"。其實我覺得這樣才是對的,不袒護誰也不當裁判,你家的事自己去理開來。但是華人家庭最愛把所有的事攪成一團的了。
我自己常會開示自己親娘,兒子成家就不要去管人家的事,見面不要去探人家隱私,只要大家和和氣氣吃個飯聊聊天就好了。至於有那種老人家 "妳嫁過來就是我X家的媳婦,要完全照我家的規矩"。很可怕的家規阿。是說他家的家規是很好嗎?我幹麻要完全遵守?
美國人在孩子18歲後給他一個禮物叫做"自由"。從此以後可以隨心所欲去運用他的自由,父母只當一個 I am right here waiting if you need us。我現在回想過去的歷史都會覺得跟公婆打交道是一件最無助的事,我再大的賤嘴巴在不孝和大逆不道的罪行下都得乖乖閉上。這種事絕對不會發生在阿福媽媽身上,而阿福也絕對不允許這樣的事發生。
寫這麼多就是在說明我根本不是什麼明理,忍耐,有度量的好女德之人。。。只不過是一直在學習不同的角色。就像你在玩丟球機,球一直丟過來,你要不停的打到球,你不揮棒就是等著被球打了。精疲力竭的揮著球棒而發出的啊啊聲跟在那裡被球轟而發出的啊啊聲絕對是不一樣的頻率的。
- Jul 01 Thu 2010 22:01
同船渡,同床眠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