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好大一陣子都沒做甜點,因為要絕對把糖戒掉,唯一可以吃到糖的時後是教會禮拜後通常會有餅乾之類的點心,我也都只吃一片,滿足一下口慾。可是阿福不能沒甜點,所以家裡有我永遠不想吃的那些牌子的冰淇淋,有一些我根本不會去吃的餅乾,所以我還蠻好控制的。
最近一兩個星期,大概是夏秋交接之際,很多人容易出現憂鬱現象,阿福就是。他完全不講話,每天都鐵青個臉,叫說"沒業績,壓力大,辦公室生病的生病,出差的出差,只有我要做許多人的工作"。聽完後,我開始作甜點。至少甜點可以安撫一下情緒,在我家是很奏效的。
先做了法國軟式薄餅crepe,好幾片相疊,中間填上orange cream cheese 的filling。我超喜歡吃,吃完隔天早上多走了三十分鐘。
隔天做了一個輕乳酪蛋糕。阿福吃了2/3。我吃了一小片,留一小片給我一個學生家長。隔天一樣多走了三十分鐘把多餘的熱量消化掉。
繼續做生平的第一次麵包布丁,一直覺得這種東西很cheap,根本不肖吃。但是接連好幾次都在網路上看到bread pudding這食譜,所以就來試試看。結果是超級好吃。今天早上在公園走了一個多鐘頭。
阿福這週末要去加州開會,他一直要我跟他去。我想想還是留在家裡對我來講可能比較可以解脫一下負面情緒。我一直覺得從小接受的訓練讓我在抗壓這方面做的相當不錯,在學習音樂的過程,尤其在後來又是走音樂系的路,讓我知道要嘛就放棄,不然只好在一次又一次的不完美,挫敗,被批評,被比較中,繼續硬著頭皮往前走,讓每一步路都比走過的更好和更穩。反之。看阿福遇到一些挫敗就爆炸,我不知道在摔東西或亂罵時,他是否真的可以得到抒發?事後再來懊悔摔壞的東西和說過令他後悔的話。我不覺得我自己修養很好,我只是覺得這種情緒抒發法是很愚蠢的,顯露自己很幼稚而已。
最近常在想一個問題,就是"如何適度的愛小孩?"。老實說在我小孩小時後,我完全沒想到這個問題,總覺得媽媽愛孩子絕對不會錯的,就是完全的愛。可是我現在回想起來,其實我是用我自己的方式去愛他們,用自己的標準去養育他們。說實在我現在仍然很反對媽媽們看很多育兒的書籍,想要用專家的方式去教養自己的小孩。我們應該是要常常觀察孩子,了解他們需求是否適當還是魯小小,再決定是否需要滿足他們。
我家有四個手足,從小幾乎甚麼東西都是分四份,有時候大弟會得到比較多些些因為他常生病,我和大哥輪流做家事也是我們家的家規,即使會抱怨一下但是也沒人理你,摸摸鼻子還是得照做,不做還會遭到媽媽的處罰。至於自己的事,譬如說功課,譬如說整理床鋪,自己的衣服打理,媽媽完全是不管的,做不好會遭到處罰的。好像媽媽就是監察員,只負責監督,讓她太麻煩了,你只好付出代價遭到處罰。
我自己在養小孩時,絕對不像我母親那樣。給這個買東西並不是另外一個也需要一起買。這阿福就不會同意,他覺得不公平。我是跟雙胞胎說"我看到這個時會想到誰比較適用,而不是我今天一定要買些東西給你們兩個,買東西是一個機會,嗆塑嗆塑。"。這樣的話孩子就比較不會計較。
我們小時候打架時處罰都是連坐法。媽媽覺得只要是動手了,不管被告原告都是打一頓。這對她來講很省事,不用花時間去當法官聽審判。我則是讓孩子知道,只要你不出手,把事情留給媽媽處理,絕對沒人有冤情得不到洗雪。所以通常他們兩個會自己私下打架解決卻不讓我知道,或是我女兒會留給我處理,然後聽完後我會我兒子" 那你覺得你應該被打幾下?"他說了算。只是他聰明鬼靈精,通常都會說"兩下",而我都是足足狠狠的兩下。如果說十下,我還會放輕些。哈。
雙胞胎的媽媽一直很要求她們的功課,成績報告一出來,一定是大賞特賞。我在想如果其中一個有落差呢?那是賞一個,另外一個只能吞口水?
我從來沒獎賞小孩的功課,除了我兒子考上了雄中,我帶他去了一趟巴里島玩。他從小就功課頂尖,都是學校排行50名以內。國二全國科展還拿到第一還是第二,我都沒獎賞過,只是跟他說好厲害,希望他能保持。唸書真的是自己的事,我為什麼要獎賞你自己份內要做好的事呢? 我自己雖然沒有像我兒子那樣優秀,但是我從小沒補過習,一路自己念到雄女,上了音樂系,應該是音樂系裡花錢最少可以考上的學生,父母也沒稱讚過我,那不就是份內應做好的事?
很多父母超愛獎賞小孩,前幾天看到一個報導說"其實獎賞小孩和過度讚美小孩會讓他們沒有自信"。先不要說這樣的說法是否太過武斷,每個人都需要被讚美,大人也是。當我們覺得我們做的很好,需要一些掌聲時但沒人給我們,其實是會有些落寞的。但是現在我都會認為"我自己讚美自己的good job,別人忘了說倒無所謂,打斷腳骨顛到勇,變成是自己是自己的評審,無需別人的掌聲"。或許這就是培養自信的一種方法。
過度的讚美或濫用讚美讓孩子沒自信?我想是因為他們會習慣性的仰賴讚美讓他們可以繼續下去,如果沒了掌聲,或因為越來越大,人家對自己的要求更高更苛時,讚美的機會就少了,而自己卻無法接受要長大的事實?!
我有一個很美麗的高一學生,學琴雖然很短時間但是進步還蠻快的。(如果不懶應該會當蕭邦的)。六月的學生發表會,勉強湊出一首蕭邦圓舞曲。當然觀眾都叫好,爸爸還過來跟我道謝。演奏會完,我還是讓她繼續修這首去子。我沒多加解釋,只是跟她說 " 我想在老人院用這曲子,所以你就再polish it"。
直到這一週上課,我第一次跟她說"我快要哭出來了"。
媽媽在客廳馬上接著說" 你知道她為什麼彈得如此感動,因為她交男朋友了"。
我說 " shut up,mother"。
我跟我學生說 " 你來告訴我,你覺得今天你彈這首曲子的感覺和你在三個月前彈的樣子有甚麼不一樣?"。
她說: 我覺得我演奏會彈得很horrible。我現在好像可以掌握到音色和音樂。
我說: 謝謝上帝,你知道我等這句話等了多久?只要你自己可以聽出來不一樣,那你就是在另一個階段上了,恭喜恭喜。還有交男朋友可以,不要太認真。你不會想跟一個人從14歲到80歲的。哈哈。
人除非自己認識自己,別人再說,再教,再打,再罵,其實都只是踢一步機器人,機器人也只走一步而已。說到機器人,雙胞胎第三次週末來過,照樣沒人問衛生紙和沐浴乳,浴室垃圾統沒裝塑膠袋,照樣把衛生棉丟進去,但是離開時有清掉。我打算完全不聞不問,直到有人問我。我想前妻真的是把孩子養成一個生活白癡,功課名列前茅又如何呢?如果順利過了高一和高二才能定論是否叫做成績很好。兩人在臉書上自己表揚自己很多課都是在advanced class,結果上禮拜去補了數學,因為在課堂上聽不懂。不會問爸爸嗎? 爸爸是數學資優哩。爸爸沒問"有問題嗎? 需要幫忙嗎?"。(至少我前夫會把兩個孩子抓去家裡補習。)唉阿。唉阿。不過當後母這些事真的都不要講出來,因為真的沒自己的事。講出來讓自己的丈夫有愧疚感,我的日子也不會有多好過。
阿福也是自己長大的,他也不覺得自己有什麼不好。(也沒甚麼好就是了)。唸書都是獎學金,工作自己找,結婚自己來。但是遇到危機處理他就可糟糕了。崩潰是最常的反應,找心理醫生是步驟,吃藥是解決。這是很多現代人的處理情緒方法。
2007年我有一個好朋友得到不治癌症,知道這個消息我悲傷不已。在教會代禱時我提出來,自己幾度哽咽哭泣。結果事後有人告訴我"你需要去看心理醫生,讓自己的情緒有地方抒發"。你看,這就是美國人處理危機的方法。如果遇到困難的事都需要去看心理醫生,那我不就每天都有醫生門診。難怪在美國心理醫生和律師是最賺錢的行業。
這裡有一篇文章,你若有興趣可以看一下,這讓我頻頻點頭。
http://online.wsj.com/article/SB100014240527023042139045790953033688991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