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由我這個才來美國五年的人和才當上美國公民九個月的人來談論美國健保制度真是給天借膽阿。但是呢,這個健保方案我是用我的角度來看,跟納稅多少沒關係,跟少數不事生產的人渣沒關係。
阿福算是中產階級的人,也就是不去工作一家會餓肚子但又領不到社會救濟的人,如果他發生意外,家人可以領到社會保險金(這也是他納稅的一部分)大概勉強可以過日子,但是要渡假,要吃餐館,要看病大概就難了。
美國沒有像台灣一樣的全民健保,自雇者得自己買保險,沒工作者自己買保險。多數企業僱主會幫員工買醫療保險也允許其家屬加入保險。因各個公司的制度不同,加入的醫療保險也各自不同。如果是好公司和好工作的保險也會比較好,也就是醫生的選擇較多,有的甚至無需經過家庭醫生,可以直接走入你要的醫生診所(如果他們有空的話),要付的co-pay (像台灣的自付額)也比較少。
以阿福的公司保險制度來當例子 : 阿福不用付他自己的醫療保險,但是他每個月從薪水扣掉附家屬醫療保險(也就是我)有570元之多。但是我們看病要先去家庭醫生那裡(要付30 co-pay),如果有其他科的疾病在從那裡轉診。去專門科要先付50元,去急診室要先付100元。前年我去做了一個小小的婦科手術(不是叫做surgery是說procedure)醫院出來的帳單是1萬多元,保險公司寄來的帳單是兩百多元。
所以呢,我如果可以忍是絕對不會去家醫那裡的,像困擾我多時的血糖過高症,我每三個月要回診一次,抽血檢驗血糖數,然後在電話裡告訴我 "你要多運動和注意飲食"。說實在我每天自己也有測血糖的,去醫生那裡他也沒跟我說他要採取什麼醫療步驟,那我是花30元去幹麻的呢?
阿福公司有牙科保險,這在很多公司都沒附加的。我們的牙科保險一年可以洗牙兩次,我有兩顆歪牙常會易生齒垢,所以有一次洗牙技師(在美國牙醫不幫洗牙的)要我再三個月後再加洗一次,我ㄧ問下 "自費洗牙要130元" 我趕緊買一套電動洗牙刷在家努力刷牙。
我們的醫療網的醫生沒有很多選擇,有時候你想要的醫生也不再收新病人。但是有些好的醫療網的人就看這看那都很方便。
其實這些只是方不方便而已,對我們的生活也沒有差多少。
但是全美有約4500萬人沒有醫療保險,有人是失業,有人是貧窮,有人是雇主沒能附加家屬保險。
美國老人到65歲都可以有政府的medicare可以看病用,但是還是有很多醫師的限制,所以比較沒有經濟負擔的人就會再加買私人的醫療保險以得到更好的醫護照料。但是有些人到了65歲退休後,或許他的太太還不到65歲可以看medicare,所以可能會出去打工以其得到醫療保險。阿福一直想在62歲時退休,那時候我是64歲再撐一年不要生病就可以有medicare,但是阿福就得撐三年都不能"哈楸"。
毆巴馬上台後大力推展全民健保方案,當然共和黨人士是大力杯葛,他們認為美國懶惰不事生產的人太多了,共和黨人繳稅幫別人養孩子已經很不公平了,現在還要多繳稅幫別人付健保費,那更是"沒這回事"。
三月21號國會以219對212票初步通過這個方案,將讓全美約4000萬無醫療保險或醫療保險不足的人獲得健保。最先優惠的是沒有保險的孩童和在學學生。
歐巴馬在國會通過法案後發表談話說: 今晚我們回應了歷史的召喚,回應了好幾代美國人的期望。。。。。
健保改革的特色是透過增稅來加強對窮人的醫療照料,也強制企業為員工投保,也會對保險業者進行改革,規定保險業者不能拒保有病史的民眾。。。。
有些人只看到一些不工作光是坐領社會救濟金的人渣,總覺得他們繳稅的錢都用在爛人身上。一個制度絕對無法百分百完善,不然世界上哪來這麼多懶人,爛人和壞人。但是我想真正有需要的人,如果有一個管道幫他們救急一下,日子可以走的下去,不至於走絕路的。
pursuit of happyness這電影哩,父親帶著孩子去收容所過夜,去遊民中心吃飯,去領food stamp。。。。我想社會應該做的更多讓類似的這些人更有幫助的走出困境。
我教會有一個天生精神不穩定焦慮的會友,前陣子她的醫療保險公司把她其中一個要改為自費,她負擔不起自費,所以身體起了很大的變化,有了無法social的問題產生。阿福也是長年每天都要吃ocd藥的人,如果沒保險,他又沒工作,大概就是死路一條。
用這樣的例子來看其他沒醫療保險的病人,我就會想"有能力的多負一些稅給沒能力的人可以得到醫療照護"是對的事。就像捐錢給需要的人就不要去想那錢是否去買藥,買食物還是去買酒。如果真要如此質疑,那做好事的動能就減少很多了。
台灣當年推行健保時,杯葛最厲害的當然就是醫生,霸住醫療唯一市場無數年當然不可能贊同健保制。起初有些醫生堅持他有其廣大觀眾(他們不會換醫生的),所已不加入健保制,依然自己採取自費看病制。但是沒多久病人都跑掉了,所以只好乖乖的加入健保,然後就病人就又回籠了。
每個新制度的推行都很難齊全和美好,但是我期望明天會更好。
我問阿福:如果健保制要加稅,你會不會很甘願的繳稅?
他說: 會繳
阿福現在的薪水快要到1/3都繳稅去,我真的沒聽他靠夭過。好國民一個。
阿福算是中產階級的人,也就是不去工作一家會餓肚子但又領不到社會救濟的人,如果他發生意外,家人可以領到社會保險金(這也是他納稅的一部分)大概勉強可以過日子,但是要渡假,要吃餐館,要看病大概就難了。
美國沒有像台灣一樣的全民健保,自雇者得自己買保險,沒工作者自己買保險。多數企業僱主會幫員工買醫療保險也允許其家屬加入保險。因各個公司的制度不同,加入的醫療保險也各自不同。如果是好公司和好工作的保險也會比較好,也就是醫生的選擇較多,有的甚至無需經過家庭醫生,可以直接走入你要的醫生診所(如果他們有空的話),要付的co-pay (像台灣的自付額)也比較少。
以阿福的公司保險制度來當例子 : 阿福不用付他自己的醫療保險,但是他每個月從薪水扣掉附家屬醫療保險(也就是我)有570元之多。但是我們看病要先去家庭醫生那裡(要付30 co-pay),如果有其他科的疾病在從那裡轉診。去專門科要先付50元,去急診室要先付100元。前年我去做了一個小小的婦科手術(不是叫做surgery是說procedure)醫院出來的帳單是1萬多元,保險公司寄來的帳單是兩百多元。
所以呢,我如果可以忍是絕對不會去家醫那裡的,像困擾我多時的血糖過高症,我每三個月要回診一次,抽血檢驗血糖數,然後在電話裡告訴我 "你要多運動和注意飲食"。說實在我每天自己也有測血糖的,去醫生那裡他也沒跟我說他要採取什麼醫療步驟,那我是花30元去幹麻的呢?
阿福公司有牙科保險,這在很多公司都沒附加的。我們的牙科保險一年可以洗牙兩次,我有兩顆歪牙常會易生齒垢,所以有一次洗牙技師(在美國牙醫不幫洗牙的)要我再三個月後再加洗一次,我ㄧ問下 "自費洗牙要130元" 我趕緊買一套電動洗牙刷在家努力刷牙。
我們的醫療網的醫生沒有很多選擇,有時候你想要的醫生也不再收新病人。但是有些好的醫療網的人就看這看那都很方便。
其實這些只是方不方便而已,對我們的生活也沒有差多少。
但是全美有約4500萬人沒有醫療保險,有人是失業,有人是貧窮,有人是雇主沒能附加家屬保險。
美國老人到65歲都可以有政府的medicare可以看病用,但是還是有很多醫師的限制,所以比較沒有經濟負擔的人就會再加買私人的醫療保險以得到更好的醫護照料。但是有些人到了65歲退休後,或許他的太太還不到65歲可以看medicare,所以可能會出去打工以其得到醫療保險。阿福一直想在62歲時退休,那時候我是64歲再撐一年不要生病就可以有medicare,但是阿福就得撐三年都不能"哈楸"。
毆巴馬上台後大力推展全民健保方案,當然共和黨人士是大力杯葛,他們認為美國懶惰不事生產的人太多了,共和黨人繳稅幫別人養孩子已經很不公平了,現在還要多繳稅幫別人付健保費,那更是"沒這回事"。
三月21號國會以219對212票初步通過這個方案,將讓全美約4000萬無醫療保險或醫療保險不足的人獲得健保。最先優惠的是沒有保險的孩童和在學學生。
歐巴馬在國會通過法案後發表談話說: 今晚我們回應了歷史的召喚,回應了好幾代美國人的期望。。。。。
健保改革的特色是透過增稅來加強對窮人的醫療照料,也強制企業為員工投保,也會對保險業者進行改革,規定保險業者不能拒保有病史的民眾。。。。
有些人只看到一些不工作光是坐領社會救濟金的人渣,總覺得他們繳稅的錢都用在爛人身上。一個制度絕對無法百分百完善,不然世界上哪來這麼多懶人,爛人和壞人。但是我想真正有需要的人,如果有一個管道幫他們救急一下,日子可以走的下去,不至於走絕路的。
pursuit of happyness這電影哩,父親帶著孩子去收容所過夜,去遊民中心吃飯,去領food stamp。。。。我想社會應該做的更多讓類似的這些人更有幫助的走出困境。
我教會有一個天生精神不穩定焦慮的會友,前陣子她的醫療保險公司把她其中一個要改為自費,她負擔不起自費,所以身體起了很大的變化,有了無法social的問題產生。阿福也是長年每天都要吃ocd藥的人,如果沒保險,他又沒工作,大概就是死路一條。
用這樣的例子來看其他沒醫療保險的病人,我就會想"有能力的多負一些稅給沒能力的人可以得到醫療照護"是對的事。就像捐錢給需要的人就不要去想那錢是否去買藥,買食物還是去買酒。如果真要如此質疑,那做好事的動能就減少很多了。
台灣當年推行健保時,杯葛最厲害的當然就是醫生,霸住醫療唯一市場無數年當然不可能贊同健保制。起初有些醫生堅持他有其廣大觀眾(他們不會換醫生的),所已不加入健保制,依然自己採取自費看病制。但是沒多久病人都跑掉了,所以只好乖乖的加入健保,然後就病人就又回籠了。
每個新制度的推行都很難齊全和美好,但是我期望明天會更好。
我問阿福:如果健保制要加稅,你會不會很甘願的繳稅?
他說: 會繳
阿福現在的薪水快要到1/3都繳稅去,我真的沒聽他靠夭過。好國民一個。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