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知道自己有點頑固,自以為是,自我中心很重,不是黑就是白,絕對沒有中間色
來到美國的日子,好像就是活生生把自己好幾十年來的規律,一下子打破到無次序狀態
很多人說語言是最難適應的事情
對於我來講,英文不需要像上大學一樣的做許多研究報告或作文
那平常上課,看電視,打屁用的英文也沒什麼大問題
聽不懂頂多不要聽就好了
最麻煩和困擾我的事,其實就是每到一個團體得去適應他們的形態和做事方法
有時候看不慣時,我也無能為力,畢竟我現在是"寄人籬下"
少數總是得服從多數的

在我開始與我的學生混熟後
當彈到一些古典名曲rearrange的簡單旋律
我都會跟學生们講故事
然後在聯絡簿上寫"tell your mom a story then .......signature"
我下次看到簽名就會給學生一塊巧克力作為獎賞
等他們長大些,有機會聽到完整的作品
小時候的印象會很鮮明的冒出來
通常這樣做,下次上課時媽媽都會跟進來
因為孩子講得結結巴巴或甚至忘了故事
所以我都會再陪著他講一次給他ㄚ母聽
當然還是有一塊巧克力當獎品

在台灣我教的是音樂資優班
學生只有被要求,不敢渴望得到老師的讚美
不是我們捨不得讚美,而是一個演奏者就得被要求彈的像
他們不會有藉口說"這對我來太難了"
選定了來練,就得彈得像
不管你的手指只有蕭邦2/3長
在他們的學科裡,就有音樂史和樂理課
在彈貝多芬他們知道那絕不是巴洛克風格
在彈孟德爾頌他們知道這是一個幸福和幸運的作曲家
其作品處處洋溢著明亮和快樂的風格
作為一個音樂班老師,我就是準備充分儘量的給學生
教聽寫課時,說實在有些東西如果彈給我寫,我也不會完整寫完
但我在訓練學生時,就是盡其所能給他們最難的東西
台灣的音樂班學生,90%應該都是絕對音感的,
到了美國念大學或碩士班,聽寫課都是免修
學生對於練琴,就已把它當成跟吃飯睡覺一樣,都是必需的
很奇怪的事,每到一個升學階段,家長學生都會考慮要不要再繼續走下去
而都是學生哭著說他要繼續留在音樂班
曾經有一對雙胞胎姐姐,一路以優異的學科和出色的術科直升到有名的高中
其中一個以高分錄取師大英文系,(另一個錄取師大音樂系)
但一年後,她毅然決然重考
仍是師大,但是是音樂系
有她的例子,我們身為老師的都不再敢給人亂出主意
學生们都知道練琴的辛苦,但都很能挺的住
有一次我幫一個小提琴學生伴奏音樂比賽
在樓下看到家長,我以為他在等我
結果是"老師在罵,所以我避開"家長說
上了樓,小六的學生夾著琴,哭得淅瀝花啦
老師還說"別把眼淚滴到琴"
因為那把琴是價值60萬台幣
但是嚴師出高徒,那個學生的琴藝和豐富的音樂感覺
幫她伴奏,一直是我很高興的工作之一
另一個小四的大提琴學生
由於他有點"秀逗"只有我可以讓他正經在台上演奏
所以每次都是我在幫他彈考試伴奏
我就好幾次在大提琴老師家看老師只要求一個小節的精準,而練了十幾分鐘
另一個黑管老師,也是要求完美出名
連伴奏彈不好也不放過的
所以每次彈她的學生,我都是細胞死幾萬個的
伴奏費都不夠細胞修補
我還聽說另一個有名的老師
若琴沒練好,連媽媽都得罰站後才能回家
有一次學校因緣際會,有一個蘇俄的20歲女生但在美國唸音樂系到學校演出
因為她很年輕也很有親合力
所以學生就很踴躍的問她問題
因為是我當翻譯,所以我跟學生說
"不要問妳有沒有男朋友或妳喜不喜歡hello kitty的愚蠢問題"
出乎預料的是一群小三到小六的學生問的問題是...
"妳練琴練不下去時都怎麼辦?"
"hanon and scale 真的很重要嗎?"
"妳每天要練多久?"
"妳最喜歡的作曲家和作品?"
當她說"當我小的時候老師叫我練音階,我也很討厭"....大家拍手
"但是我知道那是非常重要的練習".......大家嘆氣


在我們這裡窮鄉僻壤的南紐
音樂教室裡非常爛的鋼琴和非常爛的隔音
一下子要 down grade自己到沒音色可言的鋼琴
就像要一個品酒專家去喝一瓶爛酒一樣
我如果問學生"have you ever heard Beethoven?"
學生如果回答我"i don`t know"
我並不會驚奇
但若回答我"yes,i know...it is a puppy"
有一個可愛的狗狗電影叫做'Beethoven"
那就粉"口愛"哩

來到這裡,一切都是"青青菜菜"
或許現在我還一時難以改變我在台灣的上課習慣,還在以nemo的小力想力搏大洋
或許時間久了,我也可以讓學生留著長長的指甲"扣扣扣"的彈鋼琴
(請問美國人的孩子都不剪指甲嗎?我的每一個學生都是長長的指甲,
我的聯絡簿上都常常出現"trim your finger nail")
時間久了也可以容忍學生把三拍當成兩拍
現在如果他們把曲子彈的停或錯兩次以上,我就會讓他們再練一個星期
bill說"妳無法要求他們彈完美的"
no perfect? at least make it complete可以吧

這種痛苦大概只有同為音樂工作者才能了解
現在很多"不一樣"的事,我連bill都懶得跟他說
說了讓人覺得我好像比較"高人一等"?
"妳們台灣什麼都好?""妳很討厭美國人?"
我相信再住久些我就會改變的,變得比較"獨善其身"
打滾在外面的世界,回到家關起門我還是保有我自己
我看很多我的華人朋友都是如此
問題是,我有一個美國人同住,關起門家裡還是很"美國"




後記
打完了這篇文,我去睡個午覺,醒來時bill在給兩個雙胞胎上第一堂吉他課
只見他很耐住性子在教兩個吊兒郎當的美國小孩
嘴裡卻在低咕著"我得殺了她們鋼琴老師"
她們學了一年的鋼琴,就好像把銀子丟入大海一樣無聲無息
其實她們兩個的學習態度一直都是很大的question mark
我這次完全置身事外,不表示任何意見
其實上什麼課都有它最好的年齡時機
學吉他對小二的學生而言,本來就嫌早
學了一樣東西不久就停下來,等於是零
當然只是想學著玩玩,那就無所謂
但只是好玩或嘗鮮,不是我的標準就是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olly 的頭像
    Polly

    紐澤西的家

    Pol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